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艺术资讯 > 西北名家赵望云,左手向生活 右手向艺术

西北名家赵望云,左手向生活 右手向艺术

2021/3/24 20:55:15 来源:西北艺术  作者: 

西北名家赵望云是我国现代杰出的艺术大家、20世纪中国画坛大众化艺术思潮的先驱、“长安画派”的奠基人和创始人。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他在中国现代美术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郭沫若早在40年代初就写诗评价到:“从兹画史中,长留束鹿赵。”

未标题-1.jpg

赵望云(1906-1977年),现代画家,河北束鹿人。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首任主席、陕西省人大代表、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等职。主要作品有:《农村写生集》、《 西北旅行画集》、《埃及写生画集》、《赵望云画集》等。

|决心改革中国画

13.jpg

赵望云出生于河北省束鹿县周家庄一个兼营皮行生意的农民家庭里。从小对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父亲的去世,家道的衰落使赵望云15岁就被迫去皮店当学徒。

1925年秋由表兄王西渠资助赴北京入私立京华美专学习绘画,半年后转入国立北京艺专专攻国画。中途辍学,流落社会自学绘画的赵望云在王森然的影响下学习了国内外一些进步的文艺理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及由此而来的艺术为民众服务,“走出象牙之塔”的时代风气影响下,决心用中国画的方法表现现实人生。22岁的赵望云和李苦禅、候子步等人组织“吼虹艺术社”,决心改革中国画。

9.jpg

|声名鹊起

这以后,于1934~1936年到山东、江苏、浙江、河南、河北等地农村写生,开始创作大量直接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作品描绘了饱经战乱摧残的农民的贫苦生活,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获平民画家的称号。成为本世纪中国画坛这种“为人生的艺术”和返归民众倾向最早也是最杰出的代表。

10.jpg

赵望云的反映现实的绘画受到人们的关注,著名的《大公报》开始邀请赵望云担任其“旅行写生记者”,以绘画的方式对社会现实生活予以真实报导,其画作又以《赵望云农村写生集》结集出版。“布衣将军”冯玉祥主动邀请赵望云,以冯诗配其画的方式再版其写生集,赵望云声誉为之而鹊起。

8.jpg

1935年应冯玉祥邀请,合作出版了《泰山社会写生诗画石刻集》。抗日战争期间,在冯玉祥资助下,与王森然、李苦禅、老舍等组织吼虹艺术社,1937年创办《抗战画刊》。

后深入西南、西北各地旅行写生,在西北风土人情影响下,形成简括淡远、朴实含蓄的独特艺术风格。40年代转赴西北,描绘西北地区的山川风光和农村风物,并作敦煌之行,临摹石窟壁画。

|桃李满天下

五十年代,赵望云一度担任西北地区美术部门的领导工作如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美协西安分会主席等职,领导了对敦煌石窟的接收、西北历史博物馆、半坡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同时在西北地区各地写生,去埃及访问。

赵望云曾在西安美术学院任教,他对培养艺术人材,倾注了不少心血,当今国坛名家如黄胄、方济众、侯声凯、徐庶之、赵振川等人,都是他的入室弟子,如今仍活跃在陕西及全国画坛的崔振宽、王宝生、王西京、王子武等长安画派代表人物均是他的学生。著名画家黄胄、方济众、徐庶之为其门下弟子。

|含冤离世

1957年,这位中国画坛少有的思想先进关注社会的画家却被定为“右派”,强大的政治、社会压力给赵望云的后半生罩上了浓重的阴云。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更给赵望云带来灾难性的长期打击。这位至死未得“平反”的一度叱咤风云的画家尽管仍尽可能地坚持作画,也在此期使受其影响的西安画家群体获得了风格独具的“长安画派”的美誉,但仍在1977年3月29日含冤病逝于西安,他所取是的巨大的艺术成就也同样含冤而蒙尘。

赵望云作品的创作内容十分广泛:农民、工人、各少数民族的劳动生活、农村的田园风光、塞外的辽阔草原、终年积雪的祁连山、风沙弥漫的弋壁滩、三门峡水利工程、宝成铁路建设工地、南海之滨、西北高原……凡是他足迹所到之处,都保留有他反映祖国风貌的佳作。


上一篇:西北名家石鲁眼中的黄土地

下一篇:西北名家何海霞,气吞万象山水画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