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文学前言 > 初下“手扒岩”

初下“手扒岩”

2023/10/22 13:21:52 来源:  作者: 

 这是一条恢复性的苗族迁徙古驿道项目,我们是从仁化旅游公路与老路的交汇点进入古道的。沿着施工便道,这是较为平缓的一段,便道两旁青山巍巍,远处隐约可见“大鹏展翅”的身影,我们一边察看施工进度,一边欣赏风景,一边谈笑风生,心想传说中的手扒岩也不过如此。 

□ 高龙伟

我不止一次走过黔西大关的古盐道,但关于化屋基手扒岩的故事,却一直从旁人的口中听说。由于没有亲自走过,无形中增添了几分神秘,更有一种想走一番的冲动,今天终于成行。

 这是一条恢复性的苗族迁徙古驿道项目,我们是从仁化旅游公路与老路的交汇点进入古道的。沿着施工便道,这是较为平缓的一段,便道两旁青山巍巍,远处隐约可见“大鹏展翅”的身影,我们一边察看施工进度,一边欣赏风景,一边谈笑风生,心想传说中的手扒岩也不过如此。

 随着道路行进,已进入陡坡路段,前进的难度在逐渐加大,我们也放慢了前进的脚步。随行的同事说,真正的“手扒岩”还在下面,这里只是个前奏而已。

 同事的话更加激起了我要前往一探究竟的决心,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很快便到了施工便道的尽头,同事说这里就是手扒岩的起点了。一听到了手扒岩的起点,大家不自觉的紧张起来,停下来稍作休整,像是作好一场大仗的准备。进口处还稍平缓,我们小心翼翼的前进,越往下行越显陡峭,脚下便是万丈深渊,我们几乎是手脚并用的贴着崖壁前进。透过茂密的丛林,可以看到乌江,目前已是最高水位,平静宽阔的江面,像是镶嵌在崇山峻岭间的一块绿宝石。可惜此时的我们已无心留意风景,恰逢天公又降起了阵雨,加上道路湿滑,只能艰难地用手扒着崖壁前进,心想这手扒岩的名字,还真是名不虚传了。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山脚下,回头仰望刚刚走过的路,还有那高耸入云的峭壁,想起二十年前的化屋,这个被誉为“悬崖下的村寨”,居住在这里的朴实勤劳的苗族同胞们,从这里攀着崖壁、翻山越岭,远到十多里外的偏坡窑(新仁)赶集,带着山里的温暖,带回山外的世界,心底的敬意不禁油然而生,也更加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是啊,行路难,修路更难。鲁迅先生曾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也许,就是这些千千万万的平凡英雄,用汗水浇灌生活,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这种不怕艰难困苦的斗志,构筑起了我们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吧!



上一篇:在故乡的土地上穿行

下一篇:神话故事的当代之光:《中国神话传说奇谭》